2022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案要點解讀 二維碼
288
發表時間:2022-05-16 09:56作者:西安市住建局建筑業處 要點解讀 一、、 制定背景 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工程建設項目營商環境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改善營商環境,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反復強調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重點是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多、耗時長、辦事慢、效率低等突出問題。通過簡化和規范項目審批流程,進一步提高我市工程建設項目效率和透明度,極大提升企業辦事的便利度,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有利于營造便捷、透明、公平、高效的營商環境,對推動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西安市已經進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第四年,審批事項進行了充分下放,辦理事項得到了極大壓縮,辦事材料通過精簡、共享后,極大減少,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還是存在企業反復修改申報材料、成本下降不明顯、全流程網辦不方便等問題,因此,2022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亟待推出,進一步將改革進行到底。 二 制定依據 根據《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陜西省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陜政發〔2019〕13號)、《西安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市辦字〔2020〕28號)、《西安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市辦字〔2022〕25號)等文件精神,明確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間,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三、、 工作目標和實施意義 以加快產業項目落地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狠抓5項重點任務,2022年底前,將工業類項目和小型低風險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減至20個和6個工作日內;打造西安市工程建設審批管理系統4.0版本,加強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材料、電子檔案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推動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無紙化、審批檔案數據化以及實時歸檔。 四 、、 主要內容和特色亮點 涉及到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清單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體現: 一是以問題為導向。提升小型低風險項目審批效率,持續優化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將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6個工作日;聚焦工業項目審批,加快產業項目落地,制定一般工業建設項目“主題式”審批流程,將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20個工作日辦結。 二是以目標任務為導向。推行“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出臺全市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政策文件,明確階段劃分、申報范圍、辦理條件、辦理時限、辦理材料等工作要求,并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開;持續推進“標準地”改革。出臺西安市關于推進“標準地”改革政策文件,全面推行“標準地”土地供給模式,力爭年底前全市有條件區域新批工業用地不低于40%按照“標準地”供應,助推企業實現“拿地即動工”。 三是以需求為導向。提升設計方案聯審效率,規范方案聯審階段事項、材料、時限和審批流程,公開審查標準及依據;進一步打造標準化“一張表單”,根據不同項目類別、規模、性質等,生成專有項目審批時間,并通過數據共享、部門協作、合并審批等方式繼續壓減審批材料。 四是以創新引領為導向。加強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材料、電子檔案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通過運用電子圖紙審查、線上簽批、多部門并聯審批、完善成果加蓋電子印章等功能,逐步達到工程建設項目無紙化審批,審批檔案數據化和實時歸檔;推行工業用地“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供應,降低企業拿地成本。 五是以試點示范為導向。試點探索建立建筑師負責制。充分發揮建筑師的主導作用,鼓勵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與國際工程建設模式接軌;試點建立基于風險的分級分類審批制度。制定風險等級分類標準,在確保公共安全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風險程度,提出審批事項分級分類清單,采取與風險等級相適應的審批服務方式。 五 、、 便民利企效果 (一)打通審批堵點。規劃方案設計審查涉及了11個部門18個審查事項,企業面臨同一套方案對接多個審批部門,設計院反復修改,雖然每個部門審批時間不長,但企業反復修改,反復提交導致該階段跨度時間過長,影響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在今年的改革清單中特別針對這種情況,通過對方案審查階段里面的事項、材料、特殊環節、審查順序、審查要點、審查條件、審查范圍、審查權限等進行詳細梳理優化,出臺《進一步規范和優化工程建設許可階段設計方案聯審意見》,并在工建系統進行固化升級,切實減少企業反復提交資料和反復修改造成的跨度用時過長問題,實實在在解決企業痛點。 (二)進一步推進無紙化審批。無紙化審批是當前政務服務主流趨勢,更是減少企業辦理時間和疫情防控期間辦理業務的最佳選擇?,F階段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還存在大量的準備資料為pdf掃描件和word件,造成了企業提交進行審批后,還需要拿原件進行核實,增加了企業負擔。在今年的改革中,重點針對這一情況,采用“只審一次”原則,對企業提交的電子資料只審一次,通過審查的電子資料由系統賦予認證標簽,無需企業再次出示原件核查;同時進一步拓展資料共享范圍,打通設計單位、審查單位、審批單位、中介服務單位的數據共享,全面使用電子圖紙、電子評估、電子審圖報告等,減少企業制圖、曬圖、掃描、運輸等時間和經濟成本,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路。 (三)基于風險點分級分類審批。目前具體項目按照“主題式”流程圖來進行分類審批,但是管理方式往往是一刀切,相對缺乏精細化的分類管理理念和手段。這次改革將按照工程建設項目類型、投資類別、規模大小、復雜程度、區域位置等情況,制定更加精準的分類改革措施和要求,實現精細化、差別化管理,對低風險項目,推行“簡化審批”,對一般風險項目,采取“告知承諾審批”,對于風險高的項目,實施“嚴格審批”,精細化管理審批每個項目,讓每一個個體化項目,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文章分類:
行業研究
|